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辐射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医学部欧洲杯官网史海斌教授和高明远教授课题组在肿瘤微环境响应型金纳米颗粒应用于肿瘤诊疗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Furin Enzyme and pH Synergistically Triggered Aggregation of Gold Nanoparticles for Activated Photoacoustic Imaging and Photothermal Therapy of Tumors”为题于623日在线发表在Analytical Chemistry杂志上,论文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analchem.1c01713

目前金纳米颗粒(AuNPs)是有望应用于临床肿瘤光热治疗的一种极有潜力的光热治疗剂,然而对于金纳米颗粒来说,通常只有尺寸较大的颗粒才具有较强的近红外吸收和较高的光热转化效率,从而应用于光声成像(PAI)和光热治疗(PTT)。但是大量研究表明,小尺寸的金纳米颗粒往往具有较长的血循环周期和较强的组织穿透力,更适合于肿瘤的诊断与治疗。因此,实现小尺寸智能化金纳米颗粒在肿瘤微环境中的可控聚集对提高肿瘤诊断和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在最新的研究进展中,史海斌教授和高明远教授课题组创新性提出设计和构建了一种基于肿瘤微环境中高表达Furin酶和低pH特征的双重刺激响应性智能化金纳米颗粒(Au-RRVR),将其应用于在体肿瘤的光声成像和光热治疗中。体内外实验研究证实,该智能化金纳米颗粒(Au-RRVR)表面修饰的带正电荷RVRR多肽,在肿瘤微环境中可被Furin酶剪切,使得金纳米颗粒表面电荷发生变化形成两性离子。并且在肿瘤微环境低pH条件下,两性离子金纳米颗粒在肿瘤组织内被诱导发生聚集,聚集后的金纳米颗粒在近红外区出现明显的吸收峰,从而大大增强了肿瘤光声成像和光热治疗效果。该研究成果为金纳米颗粒在体可控诱导聚集应用于肿瘤诊疗中研究提供了新策略。

本论文第一作者为苏州大学2015级博士研究生、苏州大学师资博士后程侠菊,放射医学与辐射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史海斌教授和高明远教授为本论文的通讯作者,苏州大学为该论文第一单位。该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及江苏省放射医学与防护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等项目的共同资助。